优发国际|随优而动一触即发
匠心筑未来 | 李文波:"死磕"技术难题,脚踏实地践行工匠精神
优发国际
匠心筑未来
开栏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
2024年9月到10月,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先后在株洲举行了硬质合金成型工和车工(数控车床)的比赛。
我们开设“匠心筑未来”栏目,将聚焦本次大赛获奖选手,通过分享他们的先进事迹,鼓励广大技能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更忙碌,是李文波结束国赛之旅,回到自硬公司后的状态。这位“80后”技术骨干,忙着分享所学所思,忙着将荣誉转化为生产效益……他对进步几乎迫不及待,他说:“通过这次大赛,我得到了历练,也感到了压力。把技能报企、技能报国落到实处,需要我们不断精进和探索。”
工匠精神
是对绝对精度的反复较劲
刻苦,是李文波工作14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
毕业后加入自硬公司的李文波,因为缺乏操作数控车床经验,他成了那个最喜欢问师傅、最喜欢翻资料的“菜鸟”。
深耕一线的前八年,是枯燥的,但李文波却不觉得乏味,他日复一日在车床前调整参数,适配零件精度。看着图纸上的设计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这份成就感战胜了身体的疲惫。
“我觉得工匠精神,是信奉长期主义的。作为一名数控车工,就是对绝对精度的反复较劲。”李文波回忆,他曾遇到需加工精度较高的密封环组合件类产品,这是硬质合金与不锈钢复合的组合件,对尺寸、形位精度要求极高。
一开始,他按照常规操作进行加工,但这种组合件加工出来总有尺寸偏差、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达标,“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处找问题。”多次实践证明,传统的加工方法难以满足该类产品的加工要求。他从程序和刀具及工装夹具上找突破口,但仍无法找到解决办法,而产品交付时间紧迫,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即使很沮丧、焦虑,但也没想过放弃。”李文波投身书海,大量查阅专业资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最终,在刀具的选择和切削参数的匹配性上及工装夹具设计上,他找到了突破口。根据零件的材料和形状特点,他重新选择合适的刀具并配置合理的切削参数,同时对工装夹具进行优化,多轮试验、优化后,终于加工出符合精度要求的零件。
正是因为他坚持“死磕”,他为公司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多项殊荣;也因为这种执着精神,他从一线操作岗位调往工艺技术岗位,他参与设计调试的参数得以固定,为公司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以赛促产
激发技能报企责任心
在同事眼中,李文波是技术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但他站上这次国赛舞台时,却因差距,倍感压力。
赛前,他来到株洲培训,发现比赛用的零件,复杂程度远超日常遇到的产品。
“当时心里没有底,我觉得很难,无从下手。”在赛事组委会安排下,他进入湖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封闭试训一个星期,他更加深刻地感受,比赛的难度不仅是技术层面,在工艺层面上更是“吊打”他往日的工作日常。他说:“平时,我们日常涉及的产品在数控编程方面只需人工计算即可,但大赛设计的比赛样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手工编程方式几乎不可能完成样件加工,需借助电脑编程实现。”
一周的集训时间很快结束。此时,软件编程还未完全掌握精髓,样件工艺流程及加工参数控制还未摸透,使他更加焦虑。集训结束后,李文波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学习,练习电脑编程和实操练习。通过一天天的学习,他逐渐找回信心。
为了更熟悉和更适应国赛设备和节奏。他还请假一周加练一周,向学校教师、行业高工请教,他的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星光不负赶路人。最终,李文波在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数控车工项目第三名的成绩。
“我很感谢国赛平台,很庆幸来到了这里。”李文波说,竞赛的高压环境下,他的数控车床操作熟练度和精度有了极大提升,掌握了一些更高效的编程技巧和加工方法,能更好地应对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他坦言,“和高手过招,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该领域的能力和不足之处。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成为公司在数控车床领域技术不断攀升的推动者。”
文稿:旷昆红(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
一审:
王军沣
二审:丁莹
三审:
赵慧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优发国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
使用完整服务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听过
友情链接:
天辰娱乐
美高梅
彩名堂
jdb电子
威廉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