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曾瑞霖很认同这句话,钱三强、邓稼先等诸多科技前辈,都是他心中的偶像。他们的爱国情怀驱使曾瑞霖作出人生抉择、升华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也指引着他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
2013年9月,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瑞霖回到祖国。
一个偶然的机会,曾瑞霖接触到中国五矿所属株硬公司,与招聘人员交流后,他了解到我国虽然是钨资源大国,但是硬质合金水平却仍落后于瑞典、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曾瑞霖萌发出振兴国家钨业,早日将国家硬质合金水平赶超日德等国的人生愿景。2015年11月,他加入株硬公司,成为株硬公司研发中心的一名年轻研发工程师,开始自己的人生新征程。
加入株硬公司之初,曾瑞霖并没有以归国博士自居,而是谦虚、好学、肯钻,从最基层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深入生产一线。经历半年实习,曾瑞霖系统了解从粉末到硬质合金产品的全过程,充分学习粉末冶金的材料学知识,还培养自身工艺标准意识,体会到科学与工艺生产的联系和区别。
2016年7月,根据株硬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曾瑞霖被调至型材合金学组进行钛合金/不锈钢加工刀具材料开发。钛合金和不锈钢均存在导热率低,加工硬化和强度韧性高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株硬公司此前在钛合金加工材质领域一直处于空白,不锈钢加工虽然有研发一些牌号,但市场反馈不尽理想。随着航空工业高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更新换代,钛合金和不锈钢加工的市场持续扩大,成为公司一个重要利润增长方向。接到这一任务后,曾瑞霖迅速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分析,完成《钛合金加工棒材材质开发》项目立项工作,并在综合市场反馈和理论分析后确定研发方向。通过一年配料和切削试验,他成功研发出某牌号超细硬质合金棒材,其切削钛合金和不锈钢寿命超过国外同类竞争产品。经过市场推广,该产品已在不锈钢和钛合金加工领域获得广泛好评,帮助诸多客户成功替代国外进口棒材。
2017年12月,按照株硬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曾瑞霖又开始PCB(印刷电路板)微钻钻咀的调研工作。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产业高速发展,PCB微钻需求量逐年增加,PCB钻咀材料需求也日益旺盛,但国外几家企业基本垄断了全球PCB微钻钻咀材料市场,为此,株硬公司开始启动对微钻钻咀材料的研发工作,曾瑞霖作为项目组组长参与并承担这一重大科研开发工作。2018年1月至9月,经过多次钻孔测试,课题组研发的某牌号使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产品已成为株硬公司拳头产品。
凭借不断努力,曾瑞霖先后获中国五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五矿专利奖二等奖、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等奖项和荣誉。
目前,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承担省部级项目5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要快马加鞭,带领大家多出科研成果,确保项目尽快完成。”曾瑞霖说。
来源: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