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
9月到10月,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先后在株洲举行了硬质合金成型工和车工(数控车床)的比赛。
我们开设“匠心筑未来”栏目,将聚焦本次大赛获奖选手,通过分享他们的先进事迹,鼓励广大技能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成型工项目比赛,这也是全国首次硬质合金成型工比赛,优发国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自硬公司”)黄河荣获第一名,可谓是实至名归。
择一事,终一生。作为一名硬质合金成型工,黄河自1993年入行以来,他深知“只有长期深耕一线,对设备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才能迎刃而解”。近年来,他更是勇挑重担,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解决生产难题上,练就不少“绝活”,助力企业多款产品“妙手回春”。
1993年,黄河技校毕业后,使用的是手工压制设备,这项工作对于技术工人的手上功夫要求非常高,从添料、调试、压制、脱模生产全过程都只能靠“轻手轻脚”完成。有时候压制产品时使用的力道不同,出来的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经过多年实践,黄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不论是最开始的手工压制还是自动压制设备,再到后来改进设备、优化工艺,他成为生产上的行家里手,车间的中坚技术骨干。
由于硬质合金产品“量身定制”的特性,上一款新产品时,压制时得重新“排列组合”,这要求成型工不断学习,即便是已经有30多年经验的黄河,也时常遇到新难题,“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他在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成型的过程直接关系到硬质合金产品的品质,裂纹、分层、尺寸等产品缺陷则是成型过程最易出现的问题。
黄河长期深耕生产一线,在大家眼中,他就像专治疑难杂症的老“医生”,产品因合格率低,产能上不来,到了他手上基本能“药到病除”。
矿用合金钻齿主要用作石油、矿山开采及隧道施工和工程建筑行业,成型过程中,裂纹和其他缺陷时不时发生,且产量较低。黄河承接改进任务后,从提升设备性能、改进模具设计、完善压制工艺流程这三个方面入手。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死磕细节,一点点改进,经过无数次实验,前后花了三年,解决了此系列产品裂纹和质量波动问题,将日产量从不到1000片提高到2500片,废品率从1%降低到0.25%。
铣刨齿主要用于公路沥青、水泥路面施工。如果刀具不能严丝合缝卡在挖掘机器上,则会影响使用效果。难点在尺寸控制,要求直径控制误差在0.1毫米。成型过程中,因为密度控制不到位,铣刨齿的成型总出现各种问题,生产效率低且模具消耗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作为技术改进项目负责人,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一一攻破设备、模具、测量标准不统一等三个“核心”问题,年产量从40吨上升到约180吨,该类产品也一跃成为自硬公司的“拳头”产品,并获得该公司2016年技术改造项目一等奖。
除此之外,针对生产辊压机齿,黄河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原有设备尺寸无法压制的情况,购置新设备时间来不及的客观条件,他对模具和模具架进行改进,调整设备参数,已有设备“大显神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将废品率从近2%下降到约0.5%,体现了深厚的功力。
生产经验丰富的黄河还带了很多徒弟,在“传帮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前是‘偷’技术,现在是‘学’技术”,黄河告诉记者,他们当学徒那会,很多手工技艺得靠自己琢磨。到了如今,“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种说法早已过时,只要大家肯学,他倾囊相授。
一审:王军沣
二审:丁莹
三审:赵慧媛